沧州渤海新区是一片承载梦想和希冀的热土,自创建以来,伴随着大刀阔斧的跃进,新区生机勃发,全面打造着省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里,渤海新区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在这里,我们用一组数据“说话”,足以反映新区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新区实现全部财政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34.4%;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3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0%。一季度签约项目130个,同比增长141%,总投资386亿元;开工项目51个,同比增长82%,总投资319亿元。
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的渤海新区黄骅港在第一季度完成吞吐量5963.64万吨,同比增长83.5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体现了黄骅港在拉动腹地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按运营单位划分,由沧州港务集团运营的黄骅港河口港区增速最快,完成吞吐量17.74万吨,同比增长268.81%;由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运营的黄骅港煤炭港区完成吞吐量4523.46万吨,同比增长96.48%;由沧州渤海港务公司运营的黄骅港综合港区8个码头泊位完成吞吐量994.03万吨,同比增长5.49%。随着20万吨级航道、2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由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公司运营的黄骅港散货港区实现“零”的突破,完成吞吐量428.41万吨。黄骅港集装箱运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完成吞吐量13.59万标箱,同比增长22.76%。按货物走向划分,黄骅港外贸完成856.03万吨,占总量的14.35%,内贸完成5107.61万吨,占总量的85.65%;出港货物完成4710.87万吨,占总量的78.99%,进港货物完成1252.77万吨,占总量的21.01%。按货类分,煤炭完成4576.75万吨,占总量的76.74%,矿石完成1082.75万吨,占总量的18.16%,油品、粮食、钢材、矿建材料等其他货类完成304.14万吨,占总量的5.1%。
据了解,黄骅港河口港区吞吐量增长迅速的重要因素是运输方式的创新,原来河口港区码头运力较小,多为1000吨级、3000吨级的小泊位。对此,运营单位采用“海上过驳”的办法,即小船在码头装货后,再到海上转运至3万吨级大船,如此“积小成大”,实现了码头运力的大幅提升。
煤炭港区良好的运营态势为黄骅港吞吐量逆势快速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一季度,煤炭港区受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共计14次,海事封航248.75小时。对此,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积极协调海事、引航等单位,创新泊位组织模式,加强恶劣天气间隙的船舶动态组织,将生产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他们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加快船舶周转,提高装船效率,优先安排货源充足船舶进港,保证煤三、四期翻车机大列车作业效率。通过努力,煤炭港区首季吞吐量首次超过北方港口下水量的30%以上,成为中国北方煤炭下水量第一大港。
2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投入运营,为黄骅港吞吐量增长提供了重要补充。位于黄骅港散货港区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列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由河北港口集团旗下的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码头已建成2个20万吨级铁矿石卸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这个码头投入运营,对于满足沧州及冀中南地区钢铁企业外贸进口铁矿石的运输需求,解决津冀鲁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码头能力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时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沧州渤海新区仍然能够逆势而上,创造了一系列“闪亮”的数据,这充分说明了渤海新区作为“发展新星”,既拥有挖掘不完的发展潜力,又具备优质高效的发展土壤。
沧州渤海新区,风景这边独好! |